冬季奶牛養(yǎng)殖注意事項
來源:中國養(yǎng)殖網 編輯:佚名 更新于:2016-3-7 閱讀:
1.防寒保溫,保持牛舍溫度不低于5℃。犢牛在20℃左右時生長速度最快,隨著氣溫的下降,基礎營養(yǎng)物質的消耗增加;泌乳牛在氣溫下降到7℃以下時,由于內分泌和通過乳房的血流量減少,乳的合成過程減緩,奶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下降趨勢。入冬以后,為避免消耗過多的體能和凍傷乳頭,影響奶牛的健康和產奶量,需要采取保溫措施。氣溫在零下15℃以下或有大風天氣時,奶牛應進入牛舍;牛床位要鋪墊草;牛舍要關閉進風的通道,堵塞漏風的孔隙,關好門窗,防止氣流過大或賊風侵襲。敞棚牛舍要用帆布或塑料膜遮蓋,以擋風、防寒。
2.注意通風,保持牛舍空氣相對清新。在注意牛舍保溫的同時,還要注意牛舍的通風。牛舍通風不良,舍內的濕度會增高,二氧化碳、硫化氫、氨氣等不良空氣的濃度也會增加,奶牛較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,機體的抵抗力會降低。當相對濕度超過60%時,奶牛易受不良環(huán)境的刺激患疥癬等病而導致產奶下降;低溫高濕,奶牛易患各種感冒性疾病,如神經痛、關節(jié)炎、風濕癥等,犢牛易患痢疾等疾病。因此,牛舍應采取保溫與通風相結合的方法,使牛舍內的溫度、濕度、空氣質量盡可能控制于適合奶牛生理要求的一定范圍。
奶牛的防凍措施
1.寒冷季節(jié)飼養(yǎng)奶牛,在長時間低溫作用下,極易引起奶牛凍傷害。多見大冷天把牛拴在圈外冷風里久立不動或敞圈飼養(yǎng)和散養(yǎng)牛。特別裸露在外的牛耳、鼻、尾、四肢、乳房、奶頭、陰門、陰囊、包皮等末梢部位,更易遭受凍傷害。
2.凍瘡的處理:發(fā)生在乳房、奶頭、耳、鼻、陰部的凍瘡,不要以熱水浸泡或火烤。因為在血管沒恢復前易發(fā)生壞死。對凍瘡可常用酒精棉球輕輕揉擦,擦至皮膚稍紅即可,以活血化瘀。如已潰爛,可去掉壞死部,消毒后抹上凍瘡膏保溫,防止熱量散失。
3.凍傷的防護:牛體防護。寒冷季節(jié)要加強牛體防護,無論外出放牧或運動,可在易受凍傷的末梢部位如耳、乳房、奶頭等涂以凡士林保護。
4.搭建奶牛保溫舍。為保護奶牛安全過冬,必須搭建保溫牛舍,不散養(yǎng)牛,減少牛體散熱量,喂以全價平衡有營養(yǎng)的配合日糧,增加10%的能量和5%油脂飼料,把牛喂飽,飲給溫水(水溫10度以上),增強抗寒能力。
5.及時治療。對發(fā)生凍傷害的牛,要及時治療。無論用哪種方法治療,都須注意牛舍和牛凍傷部位的保暖,防止再凍。
奶牛的營養(yǎng)與飼養(yǎng)
1.增加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類飼料的供應。多數(shù)奶牛場給奶牛飼喂的是玉米秸稈或秸稈青黃貯,飼草料中的維生素和必要的微量元素非常缺乏,為此,從長遠考慮,應改變粗放的飼養(yǎng)方式,按奶牛的飼養(yǎng)標準進行飼養(yǎng),貯備優(yōu)質的青貯飼料、青干草、多汁塊根類飼料;從眼前考慮,應飼喂胡蘿卜和優(yōu)質青干草,以保證奶牛能夠攝取到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(yǎng),不致影響奶牛健康、產奶和繁殖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