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奶牛飼養(yǎng)注意事項
來源:中國養(yǎng)殖網(wǎng) 編輯:佚名 更新于:2016-3-21 閱讀:
氣溫、濕度和溫濕指數(shù)
奶牛是一種耐寒而怕高溫的動物。奶牛適宜氣溫為10℃~20℃,在該溫度條件下,奶牛熱交換處于平衡狀態(tài)。夏季高溫高濕導致機體平衡失調,出現(xiàn)全身反應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熱應激。平均氣溫25℃以上時,牛的采食量、產(chǎn)奶量和日增重都明顯降低;40℃時采食量比10℃~20℃時低60%;50%~60%的相對濕度適合奶牛生產(chǎn)性能的發(fā)揮,高濕不利于熱調節(jié)。用氣象要素中的溫度和濕度綜合表征動物在氣象環(huán)境中身體舒適程度的指數(shù)為溫濕指數(shù)。當溫濕指數(shù)(THI)為22~26時為輕度熱應激,27~31為中度熱應激,32~37為嚴重熱應激,THI 38奶牛面臨死亡威脅。
THI=t-0.55(1-f)(t-14.47),式中t為氣溫(℃),f為相對濕度(%)。我們曾用河北衡水地區(qū)的氣象資料,對溫濕指數(shù)進行了測定計算,結果6、7、8三個月溫濕指數(shù)均處于中度或嚴重熱應激范圍。河北中南部,一般年份應在5月下旬著手準備奶?篃釕な乱,6月上旬啟用抗熱應激措施。
抗熱應激措施
使用降溫設施,增加牛舍內空氣流通
對于半封閉式牛舍應該打開門窗和防風簾,增加通風。對于開放式牛舍,如果有條件,可以安裝通風設施或電風扇,可以使舍內溫度降低2℃~3℃,加快牛體散熱。
安裝水霧噴淋設施。用冷水霧噴淋牛的頭部和胸部,用來降低牛體的溫度,但應注意噴水一般要在中午炎熱時進行,時間不宜過長,次數(shù)不宜過頻,否則會導致舍內濕度過大,造成奶牛散熱困難。通常牛舍應保持干燥,不積水,相對濕度保持在80%以下。
改善飼喂方法
調整飼喂時間,趁早、晚涼爽時飼喂(早晨7點前或晚上9點后)。
適當增加飼喂次數(shù),增加夜間補料,建議夏季夜間喂料量應占日糧的60%以上,這樣可彌補奶牛因高溫厭食而產(chǎn)生的采食不足。
提高日糧營養(yǎng)濃度
調整日糧飼料原料組成。為了在奶牛干物質進食量減少的情況下,盡量使營養(yǎng)物質攝入量不至于減少太多,提高日糧營養(yǎng)濃度是重要措施。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,一是調整日糧中的精粗比,即提高精料比例,減少粗料喂量。這不僅因為粗飼料相對精飼料適口性差,營養(yǎng)濃度低,而且粗飼料在消化代謝過程中會產(chǎn)生更多的熱增耗,帶來更多的散熱負擔。但應注意精料最大比例一般不應超過60%。二是調整日糧的飼料原料,減少一般飼料的用量,增加優(yōu)質飼料如整粒棉子、大豆、優(yōu)質牧草、全株青貯等,泌乳前期及高產(chǎn)奶牛日糧中還應添加脂肪酸鈣、氨基酸等過瘤胃飼料品種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