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牛泌乳中期的飼養(yǎng)管理
來源:中國養(yǎng)殖網 編輯:佚名 更新于:2016-7-11 閱讀:
奶牛泌乳盛期以后、泌乳后期之前的一段時間為泌乳中期,一般指產后101天~200天。
泌乳盛期過后,即應按體重和產奶量進行飼養(yǎng)。這時產奶量開始逐漸下降,每月奶量的下降率如能保持5%~8%,即為穩(wěn)定下降的泌乳曲線,如果飼養(yǎng)上稍有忽視,下降率則達10%以上。這一時期飼養(yǎng)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力求產奶量緩慢下降,在日糧中應逐漸減少能量和蛋白質含量,即適當減少精料喂量,增加青粗飼料飼喂量,應讓牛盡量能采食到品質好、適口性強的青粗飼料。
泌乳中期,日糧中干物質應占體重的3.0%~3.2%,每千克含奶牛能量單位2.13,粗蛋白質占13%,含鈣0.45%,磷0.4%,精料和粗料比例為40∶60,粗纖維含量不少于17%。
牛生長激素在提高乳牛產奶量上的研究已取得十分肯定的效果,在一些國家已被批準在生產中使用,但牛生長激素對正處于營養(yǎng)負平衡期內的牛效果不好,在產后3個月~4個月時即泌乳中期使用可明顯提高產奶量,一般提高幅度為10%~25%。采用BST必須采用注射法,最初是每日注射,
目前已研制出具有持續(xù)發(fā)揮效率的制品,每兩周(500毫克)或每4周(960毫克)注射一次即可。牛生長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使牛體內所吸收的營養(yǎng)成分發(fā)生分配上的變化;其次是控制體內環(huán)境的穩(wěn)定及調節(jié)組織代謝。使用牛生長激素后泌乳牛飼料采食量增加,用于合成牛奶的營養(yǎng)成分向乳腺的分配占優(yōu)勢。研究證明,使用牛生長激素可提高受胎率,降低發(fā)病率,并可延長奶牛的生產年限,降低生產成本。在一個泌乳期內可增加產奶量1000千克~2000千克,其應用前景廣闊,尤其適于在泌乳中期一開始即使用。
上篇:
下篇: